书经网

净慧法师:略说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发布时间:2019-09-01 09:05:46作者:书经网
——慧净上人2008年于「永和共修会 」开示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善导大师的《赞佛偈》。善导大师的《赞佛偈》非常殊胜且含有深意,对我们这个法门来讲非常重要,可是如果对这首《赞佛偈》的内涵没有很通达的话,就看不出来。之所以要和大家研讨善导大师《赞佛偈》,是因为昨天中午我跟净修法师用午餐的时候,净修法师跟我提起说,有一些莲友看到净土宗念佛会所编的《超荐仪轨》中的《赞佛偈》是这八句,跟传统的《赞佛偈》不一样,就摇摇头、排斥、不接受;认为我们跟人家不一样,是独树一帜,甚至标新立异,连《赞佛偈》也改变。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们之所以用善导大师的这八句为《赞佛偈》,是为了显示弥陀名号的功能及称名念佛的殊胜,使其更切合本宗的教理。 一般的《赞佛偈》是: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一般寺院,念佛共修也好,佛七也好,都是念这首《赞佛偈》。自从我学了善导大师这个系统,承接这个法脉之后,我就

\

觉得善导大师的《赞佛偈》更加的殊胜,更契理、契机,更能够显现出弥陀的本怀,富有深意。 当然一般的《赞佛偈》也很好,可是我感觉在深度、广度以及背后的内涵是不够的,大家如果详细看我所编的这两张稿(讲义和补充讲义),就会了解。 大家晓得传统的《赞佛偈》是谁写的吗?知道的请举手。没有人知道。传统的《赞佛偈》是北宋时代的择瑛法师所写的,当然这位法师名气不高,一般也不知道。择瑛法师这一首《赞佛偈》是根据什么所写的呢?完全是根据《观无量寿经》,前面六句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的「第九观」,后面两句是根据「九品」文段而来的。 《观经》言: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尖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我们读《观经》这一段文,再看传统的这一首《赞佛偈》,就晓得前面六句,都是从这一段经文浓缩而来的,偈文本身是在描述《观经》第九观(真身观)的内容,把这一段经文浓缩为六句。这样的浓缩,方便持诵,可是就意义内涵来讲,并没有显发出来那一种深度与广度。 而再来看善导大师这一首《赞佛偈》,就有把这一段经文的功能力用,赞叹、宣说出来。 自古以来,善导大师被公认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同时我们净土也完全承接善导大师这个法脉,为什么?其实谈起「净土」,不论在经教理论的架构或祖师的传承,只有善导大师这个法脉才具备宗派的条件。对于这样的见解,如果不了解教理,就不容易肯定;反之,如果了解教理,或者在佛学院有上过课的话就会肯定,必须属于善导大师这个法脉,才堪称为纯正的净土宗。因为善导大师这个法脉承

\

接于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又承接于昙鸾大师,昙鸾大师则向上承接于龙树、天亲菩萨,而龙树、天亲菩萨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完全都是融会贯通净土三经,把净土三经的精华,完全含摄在核心著作之《易行品》以及《往生论》中。所以龙树菩萨对净土法门最大的奉献就是《易行品》。至于天亲菩萨,虽然他专弘唯识,可是在净土法门却写了一部影响深远的《往生论》。接下来的昙鸾大师就是会通这两位菩萨的净土思想,写了一部《往生论注》,批注《往生论》,然后经过道绰禅师下传善导大师。善导大师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进入念佛三昧,写了五部九卷的著作,把净土法门整个开宗立派所应具备的教理、架构通通呈现出来,净土法门到了善导大师是集大成者。所以,就阐扬净土的历代祖师来讲,只有善导大师这个法脉是非常专精、非常纯粹的净土法门。可惜的是,善导大师这个法脉的著作,在唐朝末年就从中国失散,只有另外一部著作《往生礼赞》被冰存在一部拜忏的本子里面,其它的著作都在中国消失了。善导大师的著作虽然在中国消失了,可是在日本却被完全保留着,而且长久以来,由于有法然上人依善导大师的思想,创建日本净土宗,因而善导大师的著作思想在日本源源不断的传承到现在,而且被发扬光大。 而我们中国的净土法门呢?唐朝末年之后,就没有善导大师这种思想、内涵了,所传承的大部份都是以天台宗的思想为主,像北宋时代的知礼大师或慈云大师,他们都是天台宗行人,他们一方面学修天台,但行却归于净土。所以一方面讲止观,一方面也著作净土的文献。另外一位元照大师,他是律、净双修的,他们的思想著作也影响后来的中国净土法门。还有明朝末年莲池大师写《阿弥陀经疏抄》,他是揉合天台、华严和禅宗的思想来批注《阿弥陀经》;明末清初的蕅益大师,他的高著《阿弥陀经要解》,也是以天台思想来批注《阿弥陀经》,完全看不出善导大师思想的影子。为什么?因为善导大师这一系列的著作,既然没有在中国传承、弘扬,所以他们也无从接触,也就流露不出那个思想来,结果所批注的都是掺和了圣道、自力、难行的成份,因此就失却了净土法门他力、易行的特色。直到清末民初,杨仁山居士通过关系,才将善导大师这一系列著作从日本引回到中国。在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当中,只有出生在唐朝的少康大师、法照大师有接触到善导大师的思想。所以,法照也好,少康也好,他们的净土思想是跟善导大师一致的。以近代来讲,则只有民初的印光大师有接触到善导大师的思想。也因此,自古以来佛教的《赞佛偈》都用择瑛法师所写的那一首,现在我们可以说福德因缘具足,善导大师这一系列的著作思想,引流回到了我们本国,除非没有接触到,不晓得它的殊胜、难得,既然我们知道了,尤其我们的法脉是善导大师的法脉,而我们这一位祖师也有《赞佛偈》,当然就要回归祖师,用我们这个法脉的祖师所写的《赞佛偈》。 在联合公祭的时候唱颂善导大师这首《赞佛偈》,除了因为此偈乃属于我们这个法脉传承的祖师所作之外,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首《赞佛偈》有它深广的涵义,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根本就写不出这样的内涵。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文献来了解,能写出这样内涵的赞偈,自古以来,是其它的祖师所没有的,莲池大师没有,蕅益大师也没有,都未能写出这样的内涵。面对这样深广的内涵,一般而言,如果没有涉猎我们这个法门的教理,没有听闻解说的话,那也看不出来,所以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来跟大家研讨这一首《赞佛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念诵

  • 心经解释

版权所有:书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