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如今的世界,不同宗教信仰的信徒不可避免地生活在同一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如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已成一体,每一个宗教都无法独立于其他世界宗教之外。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宗教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发言权,这就需要进行对话和交流。我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当今我国的宗教,是指流传于我国并被部分群众所信奉,并且受到国家‘定法和法律保护的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如佛教是一个具仃做强包容性的宗教,这种包容性来源于佛教的基本理论,即“缘起与平等”的思想。所谓缘起,佛教指一切事物,皆因种种条件和合而成立,世间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佛教经典中强调,“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由于佛教肯定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就给包容其他宗教乃至提倡宗教的多元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所谓平等,是指在本质上并无分别;近二千年来,中国道教在坚持和发扬《道德经))博大精深思想的同时,广泛吸取各种文化思想的精华,形成极具中围特色的,充溢着人类真、善、美的道教义理文化。道教的这种义理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心性的真实体现。这也是宗教进行对话与交流的基础。
要提倡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宗教对话和交流过程中,要先做一个倾听者,尊重对方的话语权。不强迫向对方灌输自己的宗教观点,应先了解对方的宗教诉求。其次,要学会理解。在宗教对话和交流过程中,要了解、理解对方的宗教观点,不曲解对方的原意,更不随意践踏对方的宗教感情。第三,要学会尊重别人。在宗教对话和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宗教习俗。不用非此即彼、非正即邪的机械态度,以狭隘的宗教感情替代理性的宗教智慧。要看到宗教之间的差异,在对话的时候能求同存异。我们应尊重他们的这种习惯。这是宗教对话和交流的一些基本原则,只有掌握这些原则,才能使之更富有成效。
宗教对话包括同一宗教内对话和不同宗教问对话。在进行宗教对话的道路上,不能认为只有一种宗教是对的,其他宗教最终服从于该宗教,这种做法最终走向宗教霸权主义,成为宗教战争的借口;也不能认为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耍尊重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保持宗教之间的一定张力,在张力中彼此互动、彼此对话,在差异性的对话中完善自身并成长。宗教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不能通过对抗来解决,应通过对话、通过扩大意识来实现,要有宗教的全球意识。
中国文化传统看重求同存异、兼容并蓄,提倡吸纳世界上各种思想和文化,因而自然把宗敦也视为一种文化。讲宗教也是文化,就必须承认宗教里面包含加以挖掘和整理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学术的繁荣,意味着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
宗教服务于社会,大多以净化人心、善化社会,引导帮助人们追求人类真正幸福为目标。虽然教派不同、教义有别、崇拜礼仪各异,但都负有对劝化现世的神圣责任和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渴望。因此各宗教为了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福祉必然要加强彼此的对话与合作
二、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促进社会和和谐发展
1.尊重宗教信仰自南。
我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作基础巾围文化传统主张“和合”为贵,是基于儒学治围安邦的理念,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一般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实行较宽容的宗教政策。在我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问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也是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国的宗教政策,最基本的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坚持独立自主办教,这是我国多年的实践经验之总结。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尊重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自由,坚持独立自主办教,是尊重全同人民的意愿。
宗教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对客观存在、客观过程、客观规律的尊重。
2.宗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没有宗教和谐,就没有丰十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宗教是社会的局部,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制于社会整体,又反作用于社会,对于社会能否和谐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各种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自身能否和谐,宗教与社会其他方面能否和谐,不仅仅关系到宗教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健康运行。有了宗教间的和平,就有国家间的和平,宗教间平等互爱的相处与联谊,理解与宽容,避免冲突是构建和谐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健康的宗教发展和佛教的慈悲平等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2)发挥宗教的正功能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宗教在当代社会中将长期存在,我们应该凸显宗教的文化功能、伦理功能与某种层面的经济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正功能作用。宗教问题之所以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宗教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在几千年来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宗教得以在一切社会形态,一切国家和民族中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与宗教对社会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3)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有脉相通。首先,宗教教规教义均包含如和平、自然、和谐、慈悲、平等、均衡发展等许多和谐主张。如佛教主张教人向善,和平济世.道教提倡“齐同慈爱、和光同尘、道法自然、重生贵和”;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在人间要行善关心、怜悯、接济穷人基督宗教系统共同具有爱上帝,同时要“爱人如已”的基本精神等。宗教的这些教义思想,有助于宗教自身的稳定和谐,有助于宗教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的和谐,对于教育引导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服务社会、建没和谐社会都会产生积极作用。宗教经典和教义,宗教道德和艺术中积累着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镌刻打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轨迹。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发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其次,宗教传统文化体现出丰富的和谐行为。如宗教提倡的爱国爱教、服务社会、崇尚和平、扶贫助困。的优良传统,使各宗教间都能够和睦相处。第三,宗教道德教化功能可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信教者把宗教看作是道德体现的象征,宗教的这种道德特殊教化作用有助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没,如要加强社区建设,可发挥各宗教不同特点的凝聚人心和净化人心的独到文化功效。第四,宗教发展了社会公善事业。如在参与救灾、扶贫、参与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事业、挽救失足者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五,宗教界对传统宗教文化的研究,对宗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对宗教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优秀成分的弘扬,对旅游文化的促进,都有助于先进文化的建设。
宽容和相互尊重应该成为所有人都具备的普遍价值观。多年来各宗教发展壮大的经验表明:教会要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态度与所遇到的文化、宗教对话,认真地从中吸取养分,教会才会得到发展,如果夜郎白大、唯我独尊、排除异己,教会就会变得封闭、落后,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只有将我们的教会置身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之中,并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时,我们的教会才能得到理解、尊重和支持各宗教只有和睦相处、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才能创造出我国宗教友爱祥和、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为祖围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就能够为世界宗教界所瞩目,赢得尊敬和赞赏。”
我们看到,当今世界仍然存在战争、暴力、恐怖、灾害和贫穷。宗教的基础是信仰,宗教只要求人们相信,不要求人们问为什么。为此,我们要警惕用宗教的旗号、名义、感情,进行危害人民、亵渎宗教的事端发生。只有加强合作与团结,开展对话、建立互信,才能保持我国宗教关系的和谐,促进我国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心冉
版权所有:书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