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网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_1

发布时间:2019-10-13 09:04:54作者:书经网

学佛的目的就是作佛。自度度他。那么,不作佛行不行呢?佛说三界火宅,我们不成佛,就要在六道中轮回。不作佛,我们就会有烦恼、有忧虑、有生老病死、有三苦、有八苦,身心都不得自在。所以,真正关爱自己,想救渡自己出离苦海,就一定要学佛,学佛就要学作佛,让自己先离苦,才能帮助众生离苦,做到自度度他。

  我们要学佛,就要明白“修行”几个字的含义。学佛就在生活与工作中学,修正我们的错误想法和行为! “行”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就是“修行” ,把佛法当作镜子照自己,千万不能照别人!自己度自己!发现自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就是开悟。悟后起改,改正了错误就是“修行”。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一棵树下,躺着一只狼。这时候,正好有只小松鼠跑过来。狼一下子扑过去,把小松鼠抓住了。它对小松鼠说:“在吃你以前,请你告诉我,你每天为什么这么快乐,蹦来蹦去的。而我的力量等各方面都比你大,但是我为什么每天愁眉不乐呢?”

  小松鼠说:“你先放开我,我就可以告诉你。”

  狼放开了小松鼠,小松鼠飞快地爬到树枝上,告诉狼说:“你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你每天心里都想着怎么样去害别人,怎么样能够捕捉到别人,把别人都吃了。我没有这些坏心眼,所以就过得非常地快乐啦!”

  当然这只是世间的一个小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修行者,要真正的快乐自在,必须从我们的内心来获得。世间人可怜,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一条修行的路,不懂得怎样来修这颗心。我们虽然知道了修行的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要真正降伏这颗心,就像古人画的牧牛图一样,要降伏那头牛,而且骑着牛回家,实在需要一个过程。

  因为我们有贪心,一、佛教我们修“布施”,布施就是舍,舍贪心;因为我们常常造恶业,二、佛教我们“持戒”,断恶向善;我们有嗔恚,三、佛教我们修“忍辱”,忍辱是对治嗔恚;四、修“精进”,对治自己的懈怠、懒惰;五、修“禅定”,对治自己的散乱;六、修“般若”,对治自己的愚痴。

\

  佛教给我们这六条,你能够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你是行菩萨道。什么叫行菩萨道?换句话说,你过的是菩萨的生活,不是过凡人的生活。所以,佛法要落实才管用,如果不能落实,这佛法学了多少年,看了多少经典,一条也没用上,白学了!

\

  学佛有三个字,缺一不可。就是‘闻思修’。闻是听闻,‘佛法难闻,今已闻。’能够听闻佛法,甚为不易。但是闻后,没有进一步思惟,也是枉然。现在三藏十二部到处都有,可是经藏不会开口宣说。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所以必得深入思惟与研究。再说净土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若要通达,必得深入经藏才能明白。由此可知,净土光研究还不行,必须实修。不能实行,就是废话。要知多闻不如多思,多思不如多行,三者缺一不可。

  你学佛多年,还是执着名闻利养,还是执着自私自利,还是随顺烦恼,还是造作恶业,每天还是忧愁,还是苦闷,身、口、意得不到清净,这说明了什么?你学佛的功夫不得力,简直没有入门,连佛的门路都没有摸到!

  有一位高僧说过,今日的佛教,不是没有人相信,也不是没有人研究,而是真正修持的人太少,真正有证悟的人太少。尽管有很多人将佛法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不付诸实行,不能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佛法说得再多、再好,于事无补。说一丈不如做一寸,好比一个人有很多钱,假如把它锁在箱子里不去使用,那么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如同废纸一堆。钱只有在使用时才能发挥出金钱的价值和作用。

  为什么有的人学佛多年,烦恼依旧;求法无量、痛苦如昨?毛病出在结合上。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二字,真正的含义是有二层意思,“学”是一层,“习”又是一层。习是指练习、实习、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为完整的学习。实践证明,我们的学佛,一分结合就有一分收获;一分结合就有一分进步。如果学习佛法不能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能和自己的思想与言行相结合,那么,势必佛知还是佛知,我见还是我见,学等于白学。例如:佛教导我们要布施,而我们仍然自私、贪而不舍。这种“学管学,听管听、做管做”的学佛,怎么会有进步呢?学佛离开了结合,只能是“画饼充饥”、“观梅止渴”自欺欺人。

  在生活中,应当说佛法是最务实的,一方面只有依赖它才能从根本上获得解脱;另一方面,它能够真正的为我们实际生活与工作解除烦恼、消除障碍。可是自己做的又怎么样呢?学佛相当一段时间后,还是老毛病常犯:遇到别人的夸赞立即喜不自胜,遭到别人的中伤马上还以“颜色”。可见,想把佛法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之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作为真正的佛子来说是不会畏惧这个难度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它。

  金刚经里有这么两句经文:“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它告诉我们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就是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看实际,看实效、看实质。佛的这二句话意思是说,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有时却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诵经、打坐、布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诵经、打坐时,心里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贪嗔痴念头,当你在行布施时,抱着沽名钓誉的心理,这时,是佛法,也不是佛法。又如,上课的时候,老师把讲废话的学生叫起来,不准他坐下,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给予处罚,看起来于佛法无关,事实上,老师是为了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权利,也是为了教育犯错的学生,接受教训,不再重犯。这个时候的处罚,也都变成佛法了。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此意。

  (转自:大渡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念诵

  • 心经解释

版权所有:书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