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儒家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们崇尚和平、追求自强、实现自我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对于现今时代有着重要意义。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爱,它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重道德,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儒家注重的是大方向,重视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关心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的建立,即教导人成为正人君子。
儒家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这是追求进步的人们重新关注儒家文化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沉积了几百年韵儒家文化又被人们热情地发掘出来的原因所在。
一.儒家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它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而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一直绵延至今。其具体意义如下:
1.儒家文化的“仁”
儒家文化中“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
2.儒家文化的“礼”
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习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礼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有不同的内容。拿着古代的“礼”来统治现代的社会,就会违背仁的原则。违背了仁的礼,一定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和反抗。所以,礼贵在不违背仁的原则。不违背仁的原则,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改变礼的一些具体内容。只有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和调整礼的一些具体内容,才可以达到不违背仁的原则。这就是仁礼协调,一体不二的要点。
3.儒家文化的“中庸”
中庸现在给人的感觉是,不温不火,不够积极,认为这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一个原因。我觉得这是对中庸的误解。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道理,对于处在社会中的人,我们需要依据人性来进行修养。所以才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见,儒家不是压抑人性,而是承认人性、顺应人性、以人性为根本的,并要根据人性来进行修养,体现了儒学思想的社会性。
在现今有人批评中庸,说它让人不思进取,限制了人们的手脚。儒家是入世的学说,怎么会让人不思进取呢?中庸没有人让人进取也没有让人不进取,而是告诉人无论强弱、无论进退应持的态度。
所谓持两用中,过犹不及,是“中”,不是前也不是后,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一个外界与内心、形势与实力的平衡点。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狭室之中奔跑只会撞得头破血流。审时度势才能掌握平衡,掌握平衡才能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综上所述,仁、礼、中庸,都有促进和谐的意味,它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当我真正的认识到儒家文化时,都会为中华民族儒文化之璀璨巨著所叹服,而把儒家的思想精髓传承下去,使之广泛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去,则可以在反复的经验总结中不断受益。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能不断地从思想、品格、知识、政治、文化等等方面给自己充电,从不断的感悟中迅速提升自己的素养。我深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学习和实践儒家文化的精髓后,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使儒家文化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完全展现其超时代的价值,使我们的人生会过得更有意义的。
二.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出现官方与民间儒学研究相呼应、相促进、相补充、相互动的大好形势,以发掘儒学现代价值、全球价值和未来价值为主旨的儒学现代化、当代化运动呈现出新文化破土前的勃勃生机,孔子热、儒学热、中华经典诵读热正在大陆兴起,儒商、儒将等字词频见报刊,四书五经等儒学典籍出现热销,仁义、礼信、孝悌等传统美德引起人们的怀念和追思,孔子和儒学研究机构、活动、刊物、书籍、文章、网站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家决定并快速在全球建设一百所孔子学院……
我们认为儒学在新时期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使然,儒学能历千年而不绝,经百折而不灭,指导着中华文明以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不断灿然,必有她超越时空的“合理内核”与不朽价值。她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她能够并且能永远与时俱进。在当代,儒学的巨大现实价值主要有如下方面:
1.儒家文化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这一点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心缺乏治理而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为维持传统社会的安定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儒家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商品交换是自山的.竞争是必然的.但这一切不是无序的.健康发展的市场
经济应是有序经济。这种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除须依靠经济、法律等手段.还须有道德力量的维系。
实际上.道德的作用与经济、法律等手段是不可分的.不讲道德.任何法律、经济的手段也难以奏效。市场经济木身实质是信用经济、市场机制、市场工具.诸如商品、货币借贷、买卖、合同、契约、金融、期货等
等.无不体现信用关系。不讲信用.必然导致经济混乱及各种负而现象的产生。市场经济越发展.竞争
越激烈.越要求人们守信用、讲道德.越要排斥无信、欺诈、放纵等不义行为。市场经济这种信用经济关
系.要求人们在讲利求利的同时讲义守信。儒家重义.诚实守信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我们这一
传统美德.对克服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背信毁约、尔虞我诈、欠债赖账等道德败坏、经济无序
现象.更显出了积极意义。
3.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当今社会文化泛滥,信息爆炸,国外各种形式的文化因素进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美国大片,日本卡通,韩国影视,等等。这些东西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不过是一种供人娱乐休闲的方式,但实际上是在传播一种价值观念,使我们不知不觉地被同化,从而失去了民族的根。事实上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侵略,可以称之为文化帝国主义。那么在文化侵略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孔子的儒家思想应当起一个怎样的作用?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既然如此只有发扬这个根本才可能发挥出儒家文化的作用。我以为就文化产业而言,首先应当有意识的将儒家思想注入文化产品中,并且扩展着这种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提倡和平中庸,提倡道德理性,积极将这些思想注入文学艺术作品中,提高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扩大中国儒家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其次,应当有意识融和其他的文化的精髓,补充儒家文化,使之更容易为其它国家接受。事实上,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的一些教义与中国的儒家文化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如果将这些内容儒家化,在传播出去,未尝不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一种良好选择。
4.儒家文化对国民性格影响
第一,求实乐观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孔子提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与天人观中看出,虽然孔子一生坎坷不断,但他自始至终都不曾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从孔子的生平事迹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然灾害与人祸,让中国人一次又一次陷入苦难之中。尤其是在1840年后,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然而中国人民何曾放弃过?中国人民始终相信会有否极泰来之时。
第二,宽容和谐的处事原则
孔子以一种博大的胸怀来面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对世界的爱,在他的心中礼治是唯一有效的治国治天下之道,因此他赞成王道,教化万民,反对以暴力手段取得天下。这一点与基督教的济世哲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均认为自己有拯救世人的责任。但中国哲学是平易的,非暴力的;而基督哲学则可以通过一些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尽管孔子的思想有些理想化,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人是认同这一思想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人在骨子里就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人不可能会在强大的时候欺凌他国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汉王朝,唐王朝,明王朝,清王朝何曾欺凌过他国(蒙古帝国未受汉化,不计入此列),东亚封贡体系的建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第三,崇文尚贤与革故鼎新的精神
中国人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也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中国能人辈出,中国的科技、艺术、文学等曾几千年里领先世界,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国人又是具有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郑和下西洋,中国人对南洋的开发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孔子提倡理性社会的建立,必然要求对师长,对人才的尊重。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则体现了中国人的革新观念。
5.儒家文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孔子的天人观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也有着指导意义。孔子敬天,注重天人合一,他曾求学于老子,而老子的思想中是有顺应自然的成份的,孔子在构建他的哲学体系是吸收了这一思想的积极方面。因此以儒家的天人观中的优秀部分对待环境问题是积极而有效的。事实上中国的儒家思想的内涵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就有天人合一的内容,人类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在自然中生存。当今中国政府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说就是孔子天人观在当今中国环境保护中的体现。积极的将孔子的思想在人民大众中作宣传,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与自然相适应的欲望,本能的顺应自然的发展,自然就会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这里也有例证,中国古代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天人合一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