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网

太虚大师心经讲解

发布时间:2019-06-14 16:01:07作者:书经网

太虚大师心经讲解

般若及波罗密多乃梵语音译之名词,心及经乃约义已译成中文之名词。此题联缀四名而成,今一一释之。

“般若”古读波那,今读般若,义虽可翻,但难恰当,故存其梵语,而用音译,如近译哲学为菲洛索菲,论理为逻辑之类。般若之义,虽可翻为智慧,但未极正确;因中文智慧,文有美有恶,如古书里绝圣弃智之智,好行小慧之慧,皆含有非美善之意,不能恰好与般若相当;故不如存般若之原音,而以智慧为解释,且须加以界限;盖般若者,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真如之智慧也。以一切万有之法性,本来真实如此,一切有情不了真如,远于法性,故起颠倒迷谬之分别,必须遣除之,始得般若现前。故般若非平常之智慧,虽有时作智慧解,须知实与普通书中智慧之义不同,今为定义如下:

般若者,乃依佛所说教法,解理修行,遣除一切颠倒迷谬虚妄的分别,亲证诸法实相真如的无分别智慧也。

依此定义,说明三种般若:其一实相般若,即亲证诸法实相真如之智慧,亦即般若之本身。依此实相般若,故有诸佛及诸菩萨。此根本般若,离言说,绝文字,超分别。如经中谓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即亲证诸法实相。此时此境,为一切文字言说所不能到。即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亦无可说。惟无分别智乃名般若。即无可说,何以复有此经耶?则以有文字般若在。

其二文字般若。其实文字本非文字;惟因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但人等众生,未能证之,即未得实相般若。若诸佛菩萨对于一切有情,无有方便,以开导教化,则虽自证诸法实相,而不能利益众生;依此为利益众生的大慈大悲心,乃施设方便的言说;即从亲证得的法中假设语言文字,使众生了解起信,故有佛所说法;佛弟子中多闻而记忆力强的,如阿难陀辈,结集佛语而记录之,故有经律论三藏,流传于后世。故实相般若,离言说绝文字。但从实相般若而方便教化,令未知者知未解者解,乃有文字般若。

其三观照般若。观照者观察觉照之义。盖经典乃佛所说之法,使人依之而得了解其所含之理。顾理虽明,仍不离于名字,尚未达到无分别的亲证;故欲从文字般若而达实相般若,其中须有功用在。即观照般若是。学佛之人非仅于三藏佛典内,研究到透澈明白,融汇通便已;必须向当下身心世界,加以观察,如本经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即系将近而身心,远而世界,观察觉照,决定明了自他一切万法,如幻如化,当体皆空。若能依于经中道理,认为思想知识之标准,起心动念,长存观照,勤为心理之训练,则向者之分别执著,烦恼串习,可以改变,可以伏除,终可引生实相般若,而与诸佛菩萨的般若,完全一致,是为观照般若。

譬之渡河,实相般若为一切众生共求渡达之处所,文字般若为诸佛菩萨方便布施之船筏,而观照般若则为借船求渡各众生撑篙(gao)持舵种种功力。是以依经解义,纵许博通三藏,若不身体力行,犹之空玩船筏,不思行驶,终无渡达之日。其欲由解理而获亲证实相,亦犹是矣。且诸佛菩萨乃吾人之引导者。吾人对之,亦非如迷信者流,崇拜一神多神可比。果能获得亲证实相的般若,即人人是菩萨;究竟证之,即人人是佛。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在智慧的觉达耳。上明“般若”竟。

“波罗密多”华译到彼岸,乃就一件事之圆满成功言。如前渡河之喻,动身处为此岸,欲达处为彼岸,渡河事竣,为到彼岸,乃得称为波罗密多。故內典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波罗密多,乃至无量无数波罗密多,皆以一一事圆满成功为义。由是般若波罗蜜多一语,应有当注意之三点:(一)修行成功至于圆满,如佛菩萨成就亲证诸法实相之澈底智慧,始得谓之般若波罗蜜多;其体性唯是佛法之真实澈底智慧,所有世间一切智慧,不能亲证诸法实相,故非般若,非澈底圆满,故更非波罗密多。(二)文字如船,观照如在船上之驾驶努力,若证实相,则文字观照皆无所用;所谓到岸不需船,亦无须撑篙努力。是故依教解理,依理修行,皆为中流之事。故文字观照二者虽称般若,而未为波罗密多。但就有能达到实相般若之可能性而言,则观照般若亦得方便称为般若波罗蜜多。(三)诸法实相初地菩萨即能亲证,而得实相般若;就自度言,可谓之般若波罗蜜多。如本经观自在菩萨之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第以菩萨普度未圆,差别智未满,功德未熟,故须以实相般若为根本,以修万行,而圆万德。直至究竟,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终以成就佛果为般若波罗蜜多。

“心”吾人语言常言及心,而心理学则为心之研究,则心故为存在之一种事实。但以不见不闻,其意含混,故较其余事物难言,难以为研究对象。依內典说明,略有四种:一肉团心,此指心中司血行之心脏,乃肉体中机关之一,属于生理的。二缘虑心。乃感触观察对象而觉知或思虑者,即近人所谓心理现象之心。(三)集起心,谓积聚诸法种子,遇缘生起现行之心。如云心田心地,喻心如田地之集聚种子,滋生草木,故凡见闻经验之事,时无久暂,遇缘重现,吾人故常有此功用也。缘虑心与集起心虽为物质上所无,而为精神作用所有,然而昏明不定,起灭无常。四真实心,谓三界唯心万法为识之真实性也。佛典所谓唯识唯心,原就缘虑心或集起心而言;谓可从缘虑心而知一切法,而集起心乃总摄诸法种子,而现起诸法。故诸法真实相不应从一一法以明之,但应从心以明之。把无明的心转变为明的心,即能明见诸法的真实相性。此即实相般若,亦即谓之真实心。佛典中普通有此心之四义,乃虽语言所指,取其一义以为言说;非一言心义而四意皆具也。

然则本经题内心字之意为何义耶,此有数解:一者心乃比喻之词,不属于前四义;以佛典中般若经甚多,而此寥寥数百字乃七百余卷般若经中之心要(纲要)故名曰心。盖取常言重心点中心点等言。又或取许多关系中之旨要点曰心。以此乃般若经许多文字中旨要之经;譬如人身之心脏,物体之中坚之意。二者谓此心字乃前四义中之真实心,故即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以达到实相般若,即为最真实之心。而实相般若所证即般若波罗蜜多心。又以具足功德妙用,如本经中所谓“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即实相般若相应之真实德用,本经题亦有译般若波罗蜜多大明咒经者,则以总持为心,又亦即真实心。故心字可连属上文为一名,而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语修读罗,质译华文为线。印度昔以贝叶记录佛语,以线穿之,装成定本,俾共遵依,垂之千古,使不散失者,名为修读罗。中文经字之义,所谓推四海而皆准,历万世不渝,则经与修读罗意义恰当,故意译曰经。又对律论为三藏。经乃开示之教理,律乃行为之规范,论则研究解释发挥辨明经律者也。又以其余一切著作列为杂藏,故复有四藏之称。本经则属于经藏,非律非论非杂,故题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未完待续)

以上就是太虚大师讲解的心经了,其实我们修行心经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法师的讲解,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心经的意思是什么的,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念诵

  • 心经解释

版权所有:书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