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网

慧律法师心经要释讲记

发布时间:2019-06-25 14:42:58作者:书经网

慧律法师心经要释讲记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师父把醒木一拍,“啪”)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翻开四十三页,四十三页,这个波罗蜜的“蜜”字,因为那是译音,所以你用“虫”或是用“山”都可以,这个“蜜”字是因为翻译音而已,所以你写这二个字都可以。

这部经典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部经典是观世音菩萨说给舍利弗听的,所以中间就一直叫舍利子: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中间有:舍利子!就是观世音菩萨说:舍利子你知道吗?舍利子你知道吗?这部经经过释迦牟尼佛的印证,所以就变成这部经典。这部经典没有序分,也没有流通分,只有正宗分。

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自古以来,是每一个弘法者必讲的经典,但是因为诸位法师弘法的资料、见地上的看法,或是法师自己悟道的深浅,所讲出来的资料也有不同。所以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注解非常的多,无论古人;无论是近代的高僧大德、在家居士,包括现代还活着的诸山长老,都有他们的注解。每一个法师或是古人,对这部经典都有独到之处,只要他知见正确,都可以纳为教学的资料。不过以我个人来看的话,我认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注解,那要以斌宗大师的注解最了不起!斌宗大师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注解,又详细、又有表解,而且又写得非常的充实,以斌宗大师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我认为是一部最了不起的注解。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日本没有一个人不懂得这部经典,在韩国也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换句话说,只要是佛教徒,都知道有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只要是佛教徒。

而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文字美,还有就是义理包括的很广,非常的广,整个《大般若经》六百卷的精华,就浓缩在这二百六十个字。我第一次看《大藏经》的时候,阅读《大藏经》的时候,第一个就是看《大般若经》六百卷。六百卷《大般若经》里面,看一看还是跟《般若心经》的义理一样的,只是因为印度他们不厌其烦的,他们这个《大般若经》,如果你看过《大藏经》就会知道,它都是重复的东西,比如说:东方有什么,然后一直讲……然后是南方,就改一个南方,就跟东方一模一样,可是文字都是重复的,这样子的一直重复,所以虽然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但是因为重复的地方非常的多,所以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修行人的早课也念、晚课也念,就是小孩子,十几岁的孩子,妈妈学佛,她也会叫她的儿子、女儿,先念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因此可见它的份量之重要,这不必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但是能够完全贯串,悟到空的道理的人,我认为很有限,念、背大家都会,但是要悟到这个空性的东西,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中国从古以来,就是信教自由,所以并没定过什么国教,实际上却是把佛教无形的成了国教。就把这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来说,差不多是家家都诵,人人皆知。这同弥陀观音两句圣号一样的普遍人间,我想定为国教的宗教,人民尚有信奉不信奉的歧异,恐怕还比不了中国人人心目中有心经的普遍。这样看来,说佛教是中国无形的国教,还有什么不可?但是为什么心经与中国有这样大的因缘?也不妨加以探讨。

有人说:中国人的根性好尚文辞,又欢喜高超的理论。可是不论文章言语,最崇尚的是简要详明,还得含义丰富。果是这样,除了心经以外,还有那一本经合这几个条件?从知这本经是极合中国人口味的,所以才有这大的权威。又有人说:中国是家家观音,若一问观音的经是那一本,却张口结舌说不出来。不错,法华普门品就是观音经,不过他的篇幅太长,就有些人念诵不便,那能比了这二百六十字的心经便易,而且开口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所以这本经的普遍,自是观自在菩萨的威德。我想甲乙两说都有至理,何妨合起来看,不问谁的精确,总是这本经的普遍性,却是无可否认的!

憨山大师云:“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请问这本心经,虽然多能上口,要说到“解”上,只怕万分之一的人也找不出来。真的,这话并不奇怪,就拿在下来说,固然是个钝根,却也有三四十年的学研,真说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口头上也会取舍前人的唾余,讲说的出来,也不过是比著葫芦画瓢。若向心里一问,仍是迷迷茫茫,一团云雾。这话似是讲的太深了,就不说心中真能了悟,只求能把名相,一句一句的分晰清楚,万分之一的人也是找不出来。

要不相信,请把这本经里包涵的名相,摘出来看看就知道了,甚么五蕴、一切苦、二谛、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六度等,任何那一条要解清楚了,不得讲上几天。若对佛学没有深刻的研究,何能知道这些话怎么讲?况且这里边又含著许多修持的方法,如甚么止观、参转、念想等,要不把禅、相、净、密、各宗弄明白了,对于这本经是不能问津的。

不错,这本经有不少的人来注解过,就古注说,有名的也有五十种上下;今人的注,就不知其数了。仔细看来,这些注解,不是讲得太深,就是讲得太细。在从前已经有人说:看注解好像比经文还难懂,到了现在,就更难上加难了。为甚么这样说?因为注解统是文言的缘故,便成了现在读者的拦路石。台省在日本统治的五十年间,中国文字固然受了限制;内地从五四运动以来,打倒线装书,提倡白话文,也有三十余年之久,五十岁以下的人,能深通文言的,实在也是少数了。所以这本经,虽有许多注解,只为文字的困难,众生也就得不到利益了。

斌宗老法师,诞生在台湾,是天台宗的泰斗,深入法华三昧,幼年的时候,东往日本,西游内地。遍参知识,不但学问渊博,戒德庄严,那副慈悲度世的心肠,也是少见的。老法师曾在江南各大丛林历充经筵主讲,契理契机,辩才无碍!每讲一次经,都有不少的人感动,皈依三宝。近年忽患血压高病,闭关潜修,总是菩萨愿力无穷,谁知抱著病,闭了关,还是忘不了度众。

这本经的白话注解,就是在关里边著的,本来老法师早有一本文言注的心经,业已是风行全国了。为甚么忽然忘了身命,又发起悲悯心来,呕这心血?也就是见到现在的众生,根器与以前有些不同了,度化众生,自然得顾虑到契理,在契机一方面,也是更要得顾念到的!这样,就不得不善巧方便,再改用白话来写这本经注。

这件事确是甚不容易,第一难题,是经中的术语,要用简单白话来说,若不绞几番脑汁,那是决办不到的。第二难题,是老法师的血压正高,怎好再使用脑力,令这血压继续的向上增长?这真是为法忘身了。第三难题,是说到文字善巧,在一般学佛的中间,也还找的出人来担当这事。可是注经,不是全赖文字,要是无戒、无德、无修、无证的来写,让他说得天花乱坠,那总是遮著一层靴子,搔不到痒处。又何能得到众生的尊重?得到诸佛诸天的护持,极希望得到读这篇经注的人,作难遭想,作希有想,因文字般若得解以后,再进一步去行持,方不辜负佛恩,方不辜负老法师的慈悯。

中华民国岁次壬辰菊月菩萨戒弟子

稷门李炳南序于台中四无量斋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 慧律法师心经要释讲记

斌宗法师讲述

般若心经要释总科分判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这个表解,就是把经文尽量用简单的科判把它列出来,如同提纲挈领一样的,一目了然,诸位看这个讲前小言,说文分三科,有通的三科,有别的三科。通常,东晋的道安法师发现,而制作了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但是因为那时候佛经的流通还不是很普遍,因此道安大师他就认为每一部经典,都有这样子的格式,那么,与当代一些高僧大德的看法不太相同,当代的很多高僧大德,都认为他是画蛇添足,自作聪明,佛法是圣人所说的,你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把它科判为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呢?后来经典大量的流通到中国来,翻译的经典也多,果然与西土暗合,跟印度的经典,流通过来的梵文,或者是巴利文的,翻译过来以后,翻译成中文,果然发现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与道安法师所说的一模一样!道安法师是一代高僧,东晋的道安法师对佛教的贡献,你去看看高僧传你就会知道,这个道安法师人长得又丑又矮,但是对佛教的这种贡献跟悟性,那不是一般人所能媲美的。所以东晋的道安法师很早就发现了,每一部经典有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可是当时的高僧大德都批判他,认为他自作聪明,后来发现以后,对他更佩服!这个人就是有先见之明,世界上就是有这种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就会清请楚楚的知道,有的人是发生以后还迷迷糊糊的。

前言

在一般讲经的惯例上,都有所谓,经前的“悬谈”或“提纲”,如天台的五重玄义,贤首的十门玄谈,及其他。若照现在一般学佛者的心理和环境,似乎无这一套的必要。可是台湾处于海陬孤岛,佛法衰微。向乏讲经机会,对于这些谈玄判教的风味,也许未尝领略,因此我们无妨来把它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

然而要根据那一宗来讲呢?我虽禅参临济,教却学习天台,现在就把天台的五重玄义来谈谈吧!(五重玄义见本经附录,因恐初学厌繁,故别刊经末。)

这部般若心经,在我们中国佛经流通方面观之,可说是“风行天下”的,并且持诵者亦多,其普及程度确乎在《金刚》,《弥陀》之上。虽然言简文略,只此二百余字,但是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它在一代圣教中的地位,总算是一部很重要而负有声望的经典;六百卷般若经的当中,其最简括切要,提纲契领者,当推现在所讲的这部心经了。

它是给一切众生,打破迷情妄执,启示解脱法门;处处即色明空,层层破妄显真,乃至广阐诸法皆空之理,从世间有情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一直空到出世间的无智无得。因为空得这么彻底,所以能够不取一切相,以其不取一切相,所以能够即见实相。

实相者,即是我们个个本具的真心!迷了它便为众生,悟了它即是诸佛菩萨;迷则生死无尽,悟则究竟解脱。

般若是发掘实相,解脱生死的一种最完善的工具和方法!我们不想求证实相,解脱生死则罢,如果要的话,那就不得不从这部经典里去努力进取了!

你们这次发心举办讲演这部般若心经的法会,总算很有意义的!而我呢,也觉得这是一种很兴奋而乐为的事情。话说多了,现在要来开始讲入正题。

正释

当分做三阶段来讲:一、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八字。二、译人——“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八字。三、正文——“从观自在菩萨起,至菩提娑婆诃”。共二百六十字。

先来解释经题。有人说:经题并不是正文,怎样也要去解释它呢?因为题是一经的总纲、经为一题的别目,若经题明白之后,便可了解经中大意。如网提其纲,则众目自伸,若衣挈其领,则群缕必直。因此故有讲释的必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这个表解,就是把经文尽量用简单的科判把它列出来,如同提纲挈领一样的,一目了然,诸位看这个讲前小言,说文分三科,有通的三科,有别的三科。通常,东晋的道安法师发现,而制作了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但是因为那时候佛经的流通还不是很普遍,因此道安大师他就认为每一部经典,都有这样子的格式,那么,与当代一些高僧大德的看法不太相同,当代的很多高僧大德,都认为他是画蛇添足,自作聪明,佛法是圣人所说的,你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把它科判为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呢?后来经典大量的流通到中国来,翻译的经典也多,果然与西土暗合,跟印度的经典,流通过来的梵文,或者是巴利文的,翻译过来以后,翻译成中文,果然发现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与道安法师所说的一模一样!道安法师是一代高僧,东晋的道安法师对佛教的贡献,你去看看高僧传你就会知道,这个道安法师人长得又丑又矮,但是对佛教的这种贡献跟悟性,那不是一般人所能媲美的。所以东晋的道安法师很早就发现了,每一部经典有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可是当时的高僧大德都批判他,认为他自作聪明,后来发现以后,对他更佩服!这个人就是有先见之明,世界上就是有这种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就会清请楚楚的知道,有的人是发生以后还迷迷糊糊的。

别,此经传世者七种译本,就是流通在这个世间的有七种翻译本,就是七种。今现者不计,但是不包括,不计就是不包括,现在有翻译的话不包括在内,所以有流通的是七种。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三藏法师这个人,这个高僧大德玄奘大师所翻译的,所以今现者不计,也就是说现在人再翻译的,超过第七种的那就不算,以古来翻译的总共有七种版本。四译同上例,四译就是说;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这北方就是译,意思就是说由印度文翻译成中文,我们叫做译,这个译字就是取於北方。今探者为玄奘法师,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那么,他所翻译的这一本是最流通的,所以今探者就是讲玄奘大师,经过千辛万苦寻求这个原译,回来以后专做翻译的工作,玄奘大师的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分跟流通分,所以略去序与流通,就是单刀直入的只有正宗分而已。

甲初:经题分二——乙初:分释二:合释(以下均依此二法不另出科目) 慧律法师心经要释讲记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分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此八字为一经的总题,上七字——般若波罗密多心,是别题(本经专用之名,别于他部故),下一字——经,是通题(与其他诸部,通称为经故)。现在将总题八字分作四段来讲:一、般若,二、波罗密多,三、心,四、经。

一、般若:此是梵语(即印度话,因印度人自称是梵天的苗裔,故其语称为梵语),译为智慧。怎样不直译之,而仍存梵语——“般若”呢?以其在中国没有相当的名词可以代替,虽意译为智慧,实则未尽正确。智论这样说:“般若定实相,智慧浅薄不可以称。”因为通常的所谓智慧者,乃不足以表显般若的含义,尤其是世人每每以为聪明就是智慧,若翻之则与彼混滥,而失却般若殊胜义。为了表示这种智慧的特胜,所以沿用原音——般若,而不直译为智慧;此即五不翻中尊重不翻,及四例翻经的翻字不翻音的意思。其实般若当译为妙智慧,或真智妙慧,以拣别世人所称的智慧,才为完善而恰当的!世人虽也各有他的智慧——如一般大学问家,大艺术家,大哲学家,这都是世人所公认是智慧的结晶。若在佛教眼光视之,不过是一种世智辩聪(八难之一。世间之人邪智聪利者唯耽习外道经书,不能信出世之正法。是为佛道之障难。人天眼目曰“世智辩聪不要拈出。”)。虽然科学发达,物资文明,能创造飞机,发明无线电等,此乃世间有漏智(带有烦恼之过,无断迷理烦恼之力之智。亦云世俗智。)所成的有为之法(为造作之义,有造作谓之有为,即因缘所生之事物,尽有为也。能生之因缘,是造作所生之事物者,所生之事物必有因缘之造作故云有为法),总不能令人明心见性、了生脱死,获到究竟安乐。且于其中却含有能使人发生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可能;乃至用之不当,则能造出许多害人、害世的巨祸来(如原子弹等)!故世间的智慧是一种邪正兼杂(用于正途则正,用于邪途则邪),利害参半(善用之则有益于人,恶用之有害于人)。因为它——世智,是由第六识妄心分别出来的一种妄知妄见,是不实,是污染,非纯善,尤其是有限的。事实只可称为知识,确没有当得起智慧的资格,那里更谈得到妙呢?至于本经所说的般若妙智慧,那就不同了,它是自性中本具的一种无漏智(谓三乘之人,离烦恼无染之清净智也。断惑证理即此智之用。),完全由真心流露出来的,是离过绝非,是正常,是真实,是纯净无染,是唯正无邪,并且没有穷尽的。人们能够用了它,非但能令自己断惑证真,离苦得乐,且能普度众生同超生死苦海,同登安乐彼岸;这就是般若妙智慧的特色,岂可与世智辩聪同日而语哉!《智论》云:“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有上”即此意也。故世间的有漏智,与本经所说的般若智,真是天壤悬殊!

经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各位看四十五页的表解,般若,中国话叫做智慧,因为用“智慧”是一种尊重,其实用“智慧”二个字,并不能衬托出般若真正的意思,因为这个智慧,往往会给世间人误会成一种冷静的理性,所以单单靠著“智慧”二个字,是不能够解释般若的意思。所以我们一般人用这个智慧,就会认为说这个人很聪明,不对!聪明是世智辩聪,聪明是世间累积的经验,用重叠的、连续的执著,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的推论跟批判,是世间的聪明人。智慧不是这样,智慧是本来每一个人清净心中,所散发出来的那一种慈悲平等、无量的智慧心,完全跟世间的教育不一样,世间的教育它是累积的执著,是一种负担;是一种错觉,因为它对符号并不能透视它的假相,而智慧是不离文字,而却能够离开语言、文字、心缘相,然后悟入到最寂静的法门,於寂静当中起妙用,而所有的妙用,都透过自己的本能,智慧说是后天修成的也对,叫做断德,说是先天的也对,叫做智德,意思就是本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有智慧的本能,这个叫做智慧。智慧简单讲就是良知;简单讲就是本来的面目。

基于上面所说的几点理由,故不译,以表尊重。兹把四例翻经,及五种不翻列表如下:

这个智慧有五不翻,这个翻就是翻译的翻,五种不翻译的一种。印度文翻译成我们中文,有很多地方没有办法完全翻过来的。

五不翻,第一个叫做多含不翻,多含不翻,譬如说:薄伽梵,薄伽梵是佛的尊号,薄伽梵含有六种意思、意义,第一个叫做“自在”,你如果是翻自在的话,那其它的五种意思你就不能表达出来,所以多含不翻,含就是一个“今”再一个“口”,口里含著任何东西,多含不翻,很多意思不能直接翻译的,那么就要照抄,叫做薄伽梵。如果你翻译成“自在”,那只有其中里面六分之一的意思,那还少了其它五种。所以薄伽梵翻译成中文,第一个叫做自在,意思就是佛是一个很自在的人。第二个叫做“炽盛”,炽盛就是燃烧,意思就是他的智慧像火在烧一样的,谁碰到他,所有的难题都解决。你要碰到大彻大悟的人,你一问他马上就答,佛的智慧也是一样,火在烧一样的无量的光明。炽盛。那个炽要加一个火部。第三个薄伽梵的意思叫做“端严”,意思就是说佛除了外表长得很庄严以外,他的内心里面更加的庄严。如果说你只有翻译成自在、炽盛,那你意思还少啊,还少个端严,佛的内心里面三业清净啊,身、口、意清净,而外面无量的庄严,众生一看就非常的欢喜啊。第四个“名称”,佛的这个名是超越九界的,超越九法界的,他是最伟大的圣人中的圣人,所以他的名称是遍十方的法界,这名称非常的了不起。这名称也可以解释说赞叹,是十方众生所赞叹的一个圣者,薄伽梵!薄伽梵翻译成第五个意思,就是“吉祥”,那么,这个吉祥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祈求的,那么,这个吉祥,像文殊师利菩萨就翻译成妙吉祥,文殊师利菩萨就是不可思议的吉祥。这个吉祥包括内在的宁静,一切灾难统统没有,就算有灾难,对佛来讲也没有作用。所以我们放蒙山的时候,我们就会唱: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这就是吉祥。再来第六个,翻译成“尊贵”,尊贵,薄伽梵就是佛,佛就是宇宙当中至尊至贵的,最了不起的一个圣者,所以说五不翻译当中,第一个叫做多含不翻,意思就是说,你要是翻译一个意思,实在是无法来包括其它的,例如:薄伽梵有六种翻译的不同角度,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那么如果你只有翻译一个,变成缺少了,那不适合。

第二个,叫做秘密不翻,什么叫做秘密不翻呢?譬如说神咒,那个神咒难道你也要了解它的意思吗?不需要!你只要好好的持咒,你自然就会有感应的。自古以来,我们同学们,你可以对佛法绝对具足无量的信心,就拿这个感应来讲吧,我是一个很没有修行的出家人,但是我所碰到的,那一些精神病患、或者是病苦,我们念念大悲咒水,求佛菩萨来保佑他,也都获得到很不可思议的加被。我知道这个不是我的能力,那是诸佛菩萨的慈悲,诸佛菩萨他怕我漏气,所以他保佑我,保佑我,怕我以后度众生度不了,所以念念大悲咒,就会有感应了。就反面来讲,如果说这个咒语是假的,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感应呢?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可思议呢?

以上就是慧律法师心经要释讲记了,其实我们修行心经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法师的讲解,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心经的意思有哪些的,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念诵

  • 心经解释

版权所有:书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