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网

心经六字箴言:照见五蕴皆空!

发布时间:2018-09-05 11:20:03作者:书经网

一、五蕴定义

首先,要先明白什么是“五蕴”。心经那么好如何去运用 “蕴”,是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简单概括来讲:

1、色蕴,即质碍义,为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质。

2、受蕴,即领纳义,对境而承受事物的心的作用。

3、想蕴,即思想义,对境而想像事物的心的作用。

4、行蕴,即造作义,其他对境关于嗔贪等善恶一切的心的作用。

5、识蕴,即分别义,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的心的本体。

心经六字箴言:照见五蕴皆空!

二、五蕴之间的关系作用

《显扬圣教论》第五卷说:有五种事,可以总摄一切轮回流转的世间相。

一、所受用者:谓色蕴。

二、 能受用者:谓受蕴。

三、 受用执取者:谓想蕴。

四、 受用杂染者:谓行蕴。

五、彼所依遍行法者:谓识蕴。由计此识是受用者,乃至是所杂染者。

所以,一切轮回流转的世间相,皆是因五蕴而次第生成的。

三、五蕴皆是虚妄

在《楞严经》中,佛对阿难说五十种阴魔。此便为五蕴而生,每一蕴有十种魔境,共五十种魔境。佛陀明确说明,“五蕴皆为妄想”。如:“色阴”名“坚固妄想”;“受阴”名“虚明妄想”;“想阴”名“融通妄想”;“行阴”名“幽隐妄想”;“识阴”名“虚无妄想”。依此五种,能生一切枝末妄想,所以说“五蕴”是名为“根本妄想心”。

四、灭尽五蕴的要求方法

在《楞严经》中说:“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1、有相之“色”与无相之“空”是色阴的边界。“色”是浅界,“空”是深界。必须“空”“有”俱离,才是灭尽色蕴。

2、六根对六尘,取著为“触”,厌舍为“离”。唯“触”与“离”是受阴边界。“触”是浅界,“离”是深界。必须“触”“离”俱尽,才是灭尽受蕴。

3、有念为“记”,无念为“忘”,唯“记”与“忘”是想阴边界,记为浅界,忘为深界。必须有念无念俱尽,才是灭尽想蕴。

4、行阴迁流生灭不停,唯“生”与“灭”是其边界。散位“粗行”,生相为浅界,定中“细相”为深界。必须粗相细相俱尽,才是灭尽行蕴。

5、识阴以“湛入”为浅界,以“合湛”为深界。必须“内外湛明”,六根互用,“合湛”也灭,才是灭尽识蕴。

五、“照见五蕴皆空”的次第

五蕴之破除,为一并顿然销除呢?还是要依次第,渐次灭尽?

《楞严》云:“此五阴元,重迭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也就是说这五阴的根元,从无始来一念不觉,真妄和合而成阿赖耶识,从三细到六粗次第生起。生时最先是因为识阴而有。灭时则须先要从色蕴开始灭尽,然后次第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照见五蕴皆空”,理则顿悟,因为五蕴本妄,妄性本空,一念顿悟,乘悟一并销除,更无浅深次第可言;事则渐修,众生无始来,我法二执坚固,烦恼习气深重,非一念可以断除,修行必修由浅入深,次第修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念诵

  • 心经解释

版权所有:书经网